网上大发体育网|www.大发体育 com

编辑

  首页  要闻播报  基层动态  学习资料  互动交流  互动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互动交流>>正文 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培养德才兼备的接班人 编辑:韩燕飞 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培养德才兼备的接班人 发展规划处 王琦 “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历来都是教育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教育问题,明确提出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进行了详细深刻的论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的讲话《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其中立德树人部分受益颇深。 一、坚持立德树人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方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内容,按照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发展的进程,我国的教育方针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教育方针初步形成期(1949—1956年)。1949年9月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 第二阶段:教育方针日益完善期(1957—1966年)。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教育工作指示》中规定:“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第三阶段:教育方针经历理论与实际相背离期(1967—1977年)。这一时期党的教育方针仍然沿袭毛泽东在1957年的提法,但在实践中却背离这一要求,导致我国的教育事业出现了偏差。 第四阶段:教育方针走向成熟期(1978至今)。197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的发展。”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规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提出了较全面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至此,我国的教育方针上升为法律文本并至今沿用。之后,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日渐深入,我国教育方针不断完善,但其精神实质并没有变化。江泽民在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2年11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次提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则进一步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九大报告则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立德树人”的定位置于“全面发展”之上,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丰富和发展党的教育方针的集中体现,是对党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重大发展,是党的教育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从建国以来我国教育方针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其核心内容从“培养国家建设人才”到“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最终发展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都把德育作为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这样的把握和界定,也符合我国历来对教育的内涵诠释。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教师及教育的第一职责。 二、立德树人是对党的教育方针的科学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是对党的教育方针的科学发展。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时寄语全国各族少年儿童,要从小学习做人,要学会做人的准则,就要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热爱生活,懂得感恩,与人为善,明理诚信,争当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模范。2013年10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全体学生的回信中,要求学校承担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2016年4月,在致清华大学建校105周年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清华大学要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国家、坚持改革创新,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个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的讲话指出:“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各方面,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后工业化的到来,人类面临的德行挑战日趋严峻,为了提高我国的软实力,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加强德育工作,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文明素养,增强我国软实力,已成为我国教育战线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党的教育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具有深刻的含义: 一是立德树人揭示了教育的本质,是对教育本质的最新认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这是古今中外的共同认识。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党对教育如何培养人这一教育本质的新认识。 二是立德树人揭示了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突出地位,强调促进人的德行成长是教育的首要任务,体现了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最新要求。 三是立德树人揭示了道德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强调德行成长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保障,体现了党对教育规律的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培养人的问题时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来说,具有极强的时代感和针对性,为我们培养“00后”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指明了方向。 (作者简介:王琦,男,教授,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 上一条:实干担当 推动主题教育见成效 下一条: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掌握运用 不断改进工作作风 【关闭】 Copyright © 2022zhzh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官方网站 学校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英才街18号 邮政编码:450044

大发体育应用app下载最新版 大发体育的返水率 大发体育app在线官网 大发体育app时夜14yb vip
Copyright ©网上大发体育网|www.大发体育 com The Paper All rights reserved.